说白了,这娱乐圈的戏码,那是迭出不穷。这厢倪萍和陈红,两位的故事,就够人咂摸半天的。遥想当年陈凯歌的抉择,如今看来,未免有些许“滑铁卢”的意味。
华表奖红毯,两人竟不期而遇,发型还撞了衫,这缘分,啧啧。想当初,陈红凭着豆蔻年华,硬生生将倪萍的风头盖过。可如今呢?韶华易逝,美人迟暮,谁也逃不过岁月的这把刻刀。没了胶原蛋白的加持,那差距,立竿见影。倪萍,举止端庄,气定神闲,一颦一笑皆是阅历沉淀后的从容。陈红呢,似乎铆足了劲儿,想营造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形象,奈何底气不足,反倒略显疲态。再衬上身旁青春洋溢的张子枫,更显得她有些许“韶华白首”的落寞。
你说,陈凯歌当年执意如此,究竟是图个啥?贪恋那转瞬即逝的青春?痴迷那昙花一现的美貌?可这玩意儿,保鲜期忒短。倪萍又凭恃着什么呢?倚仗的是真才实学,是多年浸淫出的炉火纯青的技艺。主持春晚,那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!还能挥毫泼墨,举办画展,著书立说,投身公益,活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,有声有色。金鸡奖评委,这可不是滥竽充数之辈能染指的,倪萍是靠硬实力杀出重围。
反观陈红,似乎始终难以摆脱陈凯歌的羽翼。离开了陈凯歌,她又是谁?又能成就什么?转型幕后,做起了制片人,作品的确风靡一时,可被大众铭记的,终究是作品本身,而非她陈红。带着儿子抛头露面,频频亮相综艺节目,本想博取大众眼球,刷一波存在感,结果儿子却时不时闹出点不大不小的风波。你说,这又是何苦呢?
究其根本,这世事往往是这般残酷。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衡量,似乎总是绕不开外貌和婚姻这两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年轻时,姣好的容颜固然是优势,但谁也无法阻止红颜老去。而婚姻,更是如人饮水,个中滋味,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。倪萍用自己的半生阅历印证,女人唯有自立自强,方能活得洒脱,活得有底气。仰仗他人?依靠婚姻?终归是空中楼阁,不堪一击。
当我们习焉不察地将缘由归咎于“男人都喜新厌旧”时,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症结所在?莫非陈凯歌当年属意陈红,仅仅是因为她韶颜稚齿,花容月貌吗?个中缘由,恐怕还掺杂着更为复杂的情愫,譬如彼时的社会风气,个人的价值取向等等。
归根结底,这段公案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:与其将命运的缰绳交付于他人之手,不如竭尽所能,雕琢自我。唯有自身足够强大,方能主宰自己的人生轨迹,方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笑到最后。
这娱乐圈的风云变幻,着实令人眼花缭乱。谁又能料到,当年被讥讽“风韵不再”的倪萍,如今却活出了自我,活出了风采?